- 教学科研 -

|  教学科研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教学科研 > 实践课教研室

余姚市阳明街道“美丽西街精品线”

时间:2020-12-24 来源:管理员

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,宁波市推动全国、省级、市级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,积极打造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“美丽村庄”、“文明村镇”。目前宁波市 11 个村镇获得“全国文明村镇”,其中,余姚市阳明街道“美丽西街精品线”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。

一、基本概况

西街村坐落于阳明街道西北,位于长泠江西岸,原老方桥集镇西首,由此得名。西街村下辖 10 个自然村,区域面积 2.282 平方公里,耕地 1528.5 亩,是宁绍平原传统的“鱼米之乡”,“新谷新米出方桥”之大本营即在西街。

西街村党委坚持以“党建引领”统筹工作全局,下设 5 个党支部,共有党员109 人,10 个村民小组,村民代表 39 名,总户数 925 户,户籍人口 2568 人,外来人口 2205 人。他们以“美丽村庄”创建为平台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,积极打“宜居宜业”新家园,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;深入推进“富裕文明西街”建设,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,探索“民情诊所”工作机制,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子,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2020)、浙江省善治示范村、浙江省文明村、浙江省卫生村、浙江省森林村庄、浙江省“美丽宜居示范村”、宁波市小康村、宁波市“最洁美村庄”、宁波市“三治”融合村、宁波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等。2019 年,西街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 359.82 万元,可用资金 92.91 万元,村级固定资产 2082.97 万元,货币资产 26.45 万元。

如今的西街是稻香沃野、花开庭院、岸净水清、房立田园、水绕村舍,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,既具江南水乡特色,又兼田园风光魅力。勤劳智慧的西街人满怀憧憬,积极打造“美丽西街”观光精品线,力争为“乡村振兴战略” 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“西街样板”。

二、基地经济建设情况

10 年里,西街村党委坚持“一步一个脚印”的理念,坚持新思路、新机制、新方法,盘活存量资产,开发项目,出租老村委会办公楼,引进加油站,引入幼儿园,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;依托区位优势,加大招商力度,在慈余高速阳明收费站大转盘处建成 300 “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园区”;依托土地和地域资源,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以冷江鳖为代表的生态养殖业;活跃民营经济,发挥150 余家小微企业、私人加工厂、家庭式作坊的重要作用,形成物流运输、汽车维修、家具销售等门类齐全的商业网点,引领西街摘帽“后进村”,走上“小康”,集体经济收入从 10 年前的不足 2 万元,增加到如今的 100 多万元,连续五年年均增长 3.5%,村民生产总值 7.5 亿元。

同时,西街村以浙江省文明村、全国文明村创建为契机,实施“每年一次” 的民生实事工程。7 年内,10 大民生实事项目落地,开辟出“党建文化公园-村落文化宫-景远新村-人大代表联络站-邻里说事点-冷江鳖生态养殖场-互通立交休闲农业观光区为节点”的美丽西街精品线,全面推进当地经济的生态化、持续化发展,实现全村人从“物质富裕”到“生活富美”的转变。

三、基地生态文明建设情况

以美丽家园、美丽庭院、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创建为契机,西街村党群联动, 发挥大学生前哨支部优势,齐心协力,全村上下共建,实现乡村从“一处美、一时美、环境美”到“一片美、永久美、发展美”的延伸、拓展与提升,西街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宁波市“最洁美村庄”、浙江省卫生村。

2015 年开始,西街结合“三改一拆”、“五水共治”,清理河道、硬化道路、持续整治村庄环境。过去三年投入上百万元建成两座泵站,加固增高全村低洼地段河道堤岸;取缔 3 处养殖场,完成 10 个自然村河道清淤的招投标工作, 实施垃圾分类,保证环境整洁有序。在此基础上,西村确立“一村万树”的目标, 打造美丽庭院、美丽村庄。全村共补种苗木 3 万余棵、2000 多平方米,实现村庄绿化率从 50%到 70%的转变;投入 20 余万元设置绿化带护栏 5000 余米,制作墙绘 5000 余平方米,让自然村道路的绿色亮起来。此外,西街利用叶家自然村的自然风光,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景致;发挥冷江鳖养殖场的优势,打造一块生态养殖观赏互动区,体现农村生态文明特色。

    西街村加强硬件建设,提升村容村貌,打造“幸福”家园。该村投资 650万元,新建占地 5 亩的村落文化宫,为村民提供施展才艺的文化大舞台;投资 30 多万元,新建“党建引领幸福西街”标志性雕塑;投资 16 万余元,设立文化长廊,发布美丽西街韵事,积极打造“一带一路两区”(即长泠江滨水景观带、余禾线集镇商贸路、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品质生活区旅游精品线,深入推进美丽西街建设,使村庄景色靓起来,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    四、基地乡村文明建设情况

一花一草皆风景,一点一滴写文明。西街村贯彻知行合一,积极探索自身特色的乡村文明建设体系和模式。西街村抓制度、抓活动载体、抓阵地,树立和谐文明新风。从“人人遵循”的村规民约,到“星级文明户”、“五好家庭”的评比活动,实现了文明共建中外在约束和自我教育、自我评价的内外有机融合。同时,西街各自然村加强文化阵地建设,不断提升群众内在修养与整体素质,发挥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化育功能。如景园新村的廉政教育文化阵地建设与优秀孝德文化的传承、保留老旧街区的适当改造与“记住乡愁”板块的建设、方桥小学剪纸传统特色教育与校史馆的建造、西街的道德讲堂与法治长廊建设,逐步形成西街各村传承优良家风、乡俗、传统文化的“百花齐放”的育人格局。

五、基地乡村基层治理与服务情况

西街村党委以“零距离服务群众”为宗旨,不断实现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,探索和建构全员、全方位、多样化的民生服务体系。首先,西街村推“民情诊所”,探索治理创新,依托“前哨支部”等场所,安排“民情医生”, 采取“六诊”工作法,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走出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子,让村民的笑容挂出来。其次,借助“邻里说事、西街老娘舅”等民间力量,实现村民自治。发挥离退职老干部的群众威信,通过日常谈聊身边事、周聚谈晒好家风、月集中讲好故事、季宣讲说好政策、年评比好典型,切实打通民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村民参议村务的重要平台。

同时,关注和打造民生工程,引入幼儿园,开放党建文化公园、法治文化公园,落地村落文化宫,配备欢乐大舞台、家园馆、便民服务中心等设施,极大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让村民的生活动起来;组建西街芳华舞蹈队、梦姿鼓号队、跳跳广场舞队等业余文娱队伍;成立“阳光西街”志愿者队伍,开展免费拍照、家电维修、送医下乡、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;把西街村建设成为“生态、休闲、宜居、平安”的和谐家园。